管理营销资源中心M&MResourcesCenterhttp://www.mmrc.net/高科技业的「适者生存」作者:T.MichaelNevens来源:《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2003.2高科技业荣景已不复见,取而代之的是闲置产能,此刻迫切需要进行一场自然淘汰,再创生机1990年代起,各类IT供货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如今,高科技业的燃眉之急是进行一场自然淘汰,整合过于膨胀的各类供货商,让产业与顾客共蒙其利。然而,各公司高阶主管和董事的利益纠葛已深,自然淘汰的动力不会是来自产业内部的自发力量;推动这场变革的,最有可能是产业边缘或产业外的业者。1990年代期间,高科技掀起的热潮让新成立或稍有历史的公司雨露均沾,企业资源规划软件(ERP)和电子客户关系管理系统(e-CRM)大受欢迎,全球为「千禧虫」严阵以待,为充分发挥网际网络和持续扩充的企业网络应有的功能,个人计算机不断升级,人们对行动电话和PDA的需求日增,通讯业者争先恐后地架设新的通讯网路──上述种种因素创造出来的需求,较1989年所预测的趋势还要高出1兆美元。如今,这股需求已经消退,IT采购能带来的好处并不如鼓吹新经济时代来临的先知所言如此诱人。产能闲置的程度已相当可观,以软件业为例,该产业的公司数目在1990年代上升了15%,而市场的成长率为12%。这些公司若要达成如Zacks投资研究公司预测的代表性盈余(consensusearnings),平均净利必须提高94%,达到前所未见的18%才有可能。同时,软件投资占全球资本支出的比例在1990年代上升至11%,尽管未来几年软件业仍有机会掌握较高的占有率,然而该产业本身薄弱的规模可能会限制需求面的成长,幅度达8-12%。问题是,当时创立的公司,目前还健在。有些是前景看好、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计划趁不景气的时机进行投资,希望日后一跃而成为市场霸主;好比英特尔在1980年代中期全球PC产业发生第一次泡沫化时,在惊涛骇浪中全身而退。至于以不切实际的心态进行投资的公司,就应予以整顿──即瘦身、合并、收购或干脆关门大吉。目前为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