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研究方法论第一讲课程研究方法论的演进一、以理论构想为主的演绎型研究范式(典型代表是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347年)用演绎方法探讨课程构成,认为课程包含三个层次:1、感性知识(感受),即对心灵陶冶和身体的训练,如体育、音乐、诗歌等;2、研究共性(概念含义),即学习哲学的准备,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3、科学(真理)课程基础。如哲学、逻辑学等。继承希腊文化时代的“一般教养”(enkykliospaideia)培养“自由公民”的课程。课程研究方法论二、以修订方法为主的准演绎型研究范式社会需要比较现实实学的人,掌握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变化的各种能力的人,而并非仅仅需要思辨、哲学理论的推敲的人。这种课程范式视专门职业工作者为理想目标。代表有:夸美纽斯(Comennius1592--1670)的《大教育论》;卢梭(J.J.Rousseau1712--1778)的教育论著《爱弥儿》;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和席勒(T.Ziller1817--1882)的“中心统合法”洛克(J.Locke1632--1704)的《教育论》课程研究方法论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坚持实证主义方法论原则研究教育。三、以实证科学方法为依据的归纳研究杜威的《儿童与课程》1、活动分析法:博比特(J.F.Bobbitt)2、社会功能法:卡斯维尔(H.L.Caswell)3、青少年需求法: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4、问题领域法:艾伯蒂(H.Alb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