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基本原则》言谈:正确地表达自己,使对方明白。1、正确地表达:(1)内容的准确性:讲话起决定性的应该是内容而非形式。例:买相机,漂亮的售货小姐:“你们放心买吧,我们这里是卖傻瓜机的,谁都会用。”问起其相机的有关专业知识,一无所知,顾客不敢买,走了。到其它店无适合中意的,但一位小伙子介绍另一型机,专业介绍得非常详细,顾客便买了。(2)概念的准确性:与书面语言不同,写报告,想好了才写,而且字斟句酌;而口头,是张嘴就来、脱口而出的,其准确性易打折扣。(例:在大排档,点了一个荷兰豆炒猪肝,上菜时,服务员高声问道:谁的肝?顾客想也没想,高声应答:我的肝)例:二战快要结束时,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向日本发出最后通碟:要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日本发言人用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表示“默认”。但日语有另一种意思:“不理睬”,播音员用英语取第二种意思:向全世界宣布对于通碟“不理睬”,结果令美国五角大楼兴奋不已,研究的原子弹终于派上用场了,扔了两颗分别给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例:李登辉竞选总统时宣称:“台湾竞选总统是中华民族第一位民选总统”,中外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沈只字不提“台湾总统竞选”几个字,而是说“台湾当局领导产生方式的改变不会影响我国“一国两制”的方针。”用语的准确性,避免给记者造成漏洞:连沈自己都说了“台湾总统竞选”其意思“两个中国”不言自明了。(3)表达方式的准确性:语言逻辑,但说的逻辑与听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例:笑话:逻辑上的误差聚会:连主人共4个人,都在等一位同伴,等久了,主人无意说了一句:怎么搞的,该来的还不来。其中一位听了,心想:那我就是不该来的了,于是准备走,主人挽留,但终于还是走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余下两位,其中一位自卑一点,心想,他不该走,那就是我应该走了,于是起身告辞,主人怎么也挽留不了,叹气道:唉,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们俩。最后剩下的一位听了这句话也走了。2、适当地表达:也指时空、对象的适当性。例:89风波以后,中国派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到美国,柴开口说话:同志们,我代表党中央来看望大家。因为在美国的公共场合,说“同志们”便很不适当,翻译便纠正道:“LadysandGentelmen……”,马上便有一外国学生举手发言:“翻译错了!”当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