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照亮煤炭行业前程??煤炭生产消费模式亟待改变?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到70%以上。我国电力燃料的76%、钢铁能源的70%、民用燃料80%、化工燃料60%均来自于煤炭。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煤炭需求总量不断增长。2002-2004年,我国的煤炭产量每年以2亿吨的速度递增,但需求的增长更快,煤炭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在刚刚结束的2006中国煤炭市场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预测,2010年煤炭供应能力要达到24亿吨,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2005年的全年的产能预计在20.54亿吨,意味着“十一五”期间需要新建煤矿规模3亿吨左右。?虽然近年我国加大了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2003、2004、2005年投资规模同比增长分别达到60.29%、61%、80%,但资源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的浪费也相当惊人。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左右,而同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开采回收率在80%左右。此外,中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分别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美国的4.3倍。长此以往,资源和环境都无法承受目前的发展模式。?优质公司受益产业集中化?“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前期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更明确指出通过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支持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小煤矿数量众多,受开采技术水平落后、安全设施缺乏等因素制约,开采过程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而且矿难频发。近期国家通过税收和行政手段,加大对小煤矿的治理力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先后4次公布了拟进行整顿关闭煤矿的名单,拟关停煤矿的数量达8648个,占全国乡镇煤矿数量的40%?与此同时,国家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发布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对矿区内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通过注入资金给予支持,建设成为大型的煤炭基地,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