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仅是表象丁玎文化冲突仅是表象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运作越来越多,这是大势所趋,表明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中国品牌国际化所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不仅仅从经营层面就可以解释清楚,必须综合考虑市场、传播、文化等诸多要素。中国企业必须明白,品牌国际化是全方位的整合由于市场的需求,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已经有了一段时间。这一段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形象地来说,第一个阶段是“侦察兵”。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派出一两名销售人员赴海外了解市场情况,所做的多是单笔交易为主。第二个阶段是“游击队”。中国企业往往通过设置办事处,组建销售团队来完成市场进入。第三个阶段是“雇佣军”。此时中国企业在当地市场寻求代理商与分销商,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第四个阶段是“正规军”。中国企业在海外设厂,建立基地,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最后一个阶段是“幕后指挥”。也就是通过输出资本、技术、人才等实现市场的占有。前两个阶段是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是一种贸易经营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实现产品的国际化。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快速找到海外市场的切入点,然而,其弊端也很明显,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不可能通过这种浅尝辄止的方法来获得,在运作过程中企业的产品很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也制约中国企业的海外进军。在这个阶段,品牌的作用力并不明显,中国产品进入西方市场主要靠的是性价比,这也就是世界对中国制造的最初认识。现在,部分中国龙头企业的海外拓展之路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的转型过程,例如海尔、联想、TCL等。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路径的选择不止一种,海外并购是普遍采用的方式,比如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企业,成为混凝土机械龙头。这种方式是见效快,短期内就能实现规模等并购目的。其次是内生型的海外扩张,例如海尔,通过海外设厂等方式,打造自有品牌。从业务的角度看,这样的路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中国企业也有待市场和时间的验证。更重要的是,此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进入了投资经营的阶段,在有效解决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困扰中国企业的问题同时,也对中国企业如何真正理解海外市场、接近实际客户,并灵活高效满足他们的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通过并购进入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