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封面文章能源“能源互联网”与能源产业“信息化”有何差别?它会改善还是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它会带来哪些新对手、新伙伴?它会带来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带着这些问题,埃森哲启动能源互联网研究,预测整个产业“互联网+”的演进路径,剖析那些可以乘势而为的转型机遇和新增长点。黄伟、范跃龙、童华|文能源互联网将带给中国什么?191920产业背景:最特殊的“互联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全球气候变化积重难返,能源产业变革首当其冲。2015年12月达成的《巴黎协定》历史性地将排放“达峰”新目标分配到各国。以非化石新能源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能源革命,获得了新的加速度。投资和监管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可再生能源的生力军角色,而作为公用事业的电力部门则只能因应变化、自我更新,以铺路者姿态迎接能源产业新的王者。尤其在发达国家,如今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体成本已与煤炭持平或更低,同时规模化储能设备的成本也在近十年间降低了约2.5倍。这为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开辟了广阔的商业前景,直接冲击集中式电力供应商的市场份额。而对于传统油气企业来说,可替代能源和能源消费电气化带来了空前的盈利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延宕至今的经济“新常态”,更使它们的平均投资回报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中从“优于大盘”变为“劣于大盘”。同一时期,全球新能源企业的行业净利率和行业增长率却双双超越能源行业均值,更让油气煤炭生产企业相形见绌。在中国,“电能替代”的比例已超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但是煤炭仍在发电总装机中占六成,而且这还不包括工业用煤,以及锅炉和供暖系统的煤炭直接散烧。为了遏制环境恶化,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是中国到2040年都需坚持不懈的目标,届时中国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电的投资将达到对化石能源发电投资的3.7倍,逼近欧洲OECD国家同类投资总额。但是,接纳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对原有电网系统是巨大挑战。这种挑战既是技术上的,也是商业利益上的,更是思想观念上的。为此,电网企业以智能电网为路径,试图以技术迭代创新,集中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