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游管理研学旅行路线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研学宿营地、研学基地、交通线等组成的综合体,是研学实践活动运行的基础,是研学实践课程资源的载体,是联结实践主体(中小学生)、实践食宿地、实践课程资源的重要纽带。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政策,要求:“……要以基地为重要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精心设计路线,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关键一环研学旅行发展体系包括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研学基地和营地建设、精品线路打造、工作机制建立等内容。研学旅行属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其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关于课程的本质,一些学者认为,课程是基于社会需要和教育规律的文化选择、重组和安排,既是学习方案、学程内容、学习经验,又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统、活动计划……研学旅行既“读书”又“行路”,其课程内容是在研学线路上实施的,而研学线路上的各个节点“处处是课程”,且二者的活动目标一致,所以二者的关系是相交叉的。同时,从“大课程”角度看,研学旅行线路是“研学旅行课程”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在实践过程中凸显出很多问题:中小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科学规划研学旅行精品线路,大多是直接套用旅行社的旅游线路,一味地采用旅游攻略;在活动中通常没有考虑地域特色、学段特点、时代要求确定主题,使主题泛化和课程内容单一片面;有的课程内容及顺序安排的随意性强,也有社会机构安排“贵族化”“简单化”的研学线路滥竽充数;有时还让庸俗、粗俗甚至迷信的内容进活动课程,忽略了思想性,忽视了“必备人格”的打造。究其原因,这与学校、研学基地等没有形成合力,未重视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未聚焦研学线路中的活动目标有很大关系。四种关键能力,研学旅行路线设计的价值指向学生能力发展的“重点”到底应该是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早在古希腊时期,“强调理性”已成为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四大特征之一;在教学论学科形成阶段,“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教学目标。这些教育思想成为“四种关键能力培养”作为教学